学校验收小组拟定于2022年10月17日对草堂校区部分新购置的仪器设备进行现场验收,情况如下:
闪射法导热仪
一、仪器设备照片(全景图):

二、仪器设备功能:
闪射法导热仪是测量材料热物性的核心设备,它遵循ASTM-E1461国际标准,广泛用于测量各种固体、粉末、浆料和液体的热扩散系数和导热系数。在测试过程中,样品被放置在一个被炉体包围的自动进样器中,通过可编程的能量脉冲使样品的背面温度升高从而使样品表面的温度上升,然后通过高速红外探测器测量样品表面的温升,然后得到样品表面到达△T½所需要的时间,即t½,然后通过公式计算得到样品的热扩散系数,再结合测量得到的比热和密度,即可算出样品的导热系数。
三、仪器设备用途及所服务实验项目:
主要用于测量各种固体、粉末、浆料和液体的热扩散系数和导热系数。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问题的实验研究:
1、评估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合金等新型材料的热管理性能;
2、液体、粉末、薄膜等非标准固体样品的热物性分析;
3、分析材料在不同方向上(如横向和纵向)的热传导差异;
4、研究材料从低温到高温的热物性变化规律;
5、分析制备工艺(如烧结制度等)对材料最终导热性能的影响;
6、电子散热、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热管理评估;
7、高效热界面材料的导热性能评估;
8、多层复合材料的热传导性能及接触热阻影响。
四、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1、开机顺序
依次打开加热电源箱,外部循环水,激光器水冷,等待10s后,打开激光器钥匙开关,按下shutter open键,然后打开导热仪主机开关,预热一小时。
2、样品制备
用游标卡尺测量样品厚度,精确值0.01mm,做好记录,然后按照要求,对样品上下两个表面进行石墨喷涂。
3、放样
确认气路控制中真空表指针在0时,升起炉子,取下样品转盘和样品仓,然后放置好样品,将样品仓和转盘归位,降下炉子。
4、抽真空或气体置换
按照要求,确认气路控制中的旁路进气阀,进气阀和出气阀都处于关闭状态,然后打开分子泵的挡板阀,开启分子泵进行抽真空。
5、开始测试
真空环境下测试:当分子泵运行到100%时,在软件中设置好样品信息和升温程序,然后给探测器加入液氮,待探测器值稳定后,进行手动打点试测,试测没问题,即可开始自动测试。
气氛条件下测试:当分子泵运行到100%时,关闭挡板阀,停止分子泵,然后打开气瓶,压力调节到0.1mpa,打开旁路进气阀缓慢进气到真空表指到0,然后关闭旁路进气阀,打开进气阀,调整流量4-6L/h,打开出气阀,待出气进气平衡,即可开始手动试测,试测无异常即可开始自动测试。
数据分析:测试完成后,通过数据分析软件查看测试数据。
关机:测试完成后,等待样品温度降到100℃以下,通过气路控制恢复炉内压力到0,然后升起炉体,等待温度到50℃以下,取出样品。取出样品后,将转盘归位,降下炉体;依次关闭软件,循环水,激光器,电源箱,主机,气瓶总阀。
扫描电子显微镜(Hitachi FlexSEM1000Ⅱ)
一、仪器设备照片(斜45°全景图):

二、仪器设备功能:
FlexSEM1000 Ⅱ是日立最新的落地式小型钨灯丝扫描电镜,由机体、电源、采集分析软件等组成。
机体:包含预对中钨灯丝电子枪和3轴马达驱动样品台以及二次电子探测器和背散射电子探测器等可以观察样品的形貌和成分;同时具有低真空功能,可以直接观察不导电样品和含水样品。
电源盒:采用可分离式电源使得电镜的便捷性大幅度提高,可以自由选择机体与电源的摆放位置从而大幅度提升诸如桌面设置等的布局灵活性。
分析软件:软件可以实现对机体的控制并搭载GUI和自动调节功能,让初学者也能得心应手。只要按一下自动对焦(AFC)、自动亮度调节(ABCC)按钮,就可以获得最佳的图像。
该系统可精准解析在纳米尺度小的微观图景,赋能学院在"纳米材料"领域的学科突破。
三、仪器设备用途及所服务实验项目:
主要用于高精度观察和分析材料、生物及工业样品在微观尺度下的表面形貌、成分分布及结构特征。该系统围绕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工业检测及纳米技术等领域的研究需求,通过高分辨率电子成像(如二次电子像、背散射电子像等)及多种检测模式,可实现样品表面形貌的清晰成像、成分对比分析以及非导电样品的低真空无镀膜观察;支持多种复杂样品的快速、自动化表征,具备直观的导航定位功能,提升检测效率与数据可靠性,为材料研发、工艺优化、质量控制和前沿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微观结构数据支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向实验研究:
1、材料表面微观结构与性能关联分析
2、金属、陶瓷及复合材料的断裂与失效机制研究
3、纳米颗粒形貌、尺寸及分散性表征
4、半导体器件及微电路结构的缺陷检测
5、生物组织、细胞及微生物的超微结构观察
6、涂层、薄膜材料的界面与厚度分析
7、地质矿物微区成分与形貌研究
8、纤维、高分子材料断面与取向结构解析
9、污染物及颗粒物来源的微观辨识
10、考古及文化遗产材料的无损微观调查
11、能源材料(如电池、储氢合金)的电极界面与反应机理研究
四、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开启主机电源,启动计算机并运行SEM控制软件;
待系统初始化完成后,进行样品台位置确认及真空模式设置;
严格按照样品制备规范安装样品,确保样品高度符合规定,避免触碰检测挡板;
通过软件界面执行样品交换流程,选择相应样品台尺寸及观察模式(高真空/低真空),启动抽真空程序;
真空达到要求后,点击[Start]施加电子束高压,系统自动进行亮度、对比度与对焦调节;
在观察界面选择合适的加速电压、探针电流(Spot size)和信号类型(SE/BSE),根据样品特性调整扫描模式与倍率;
使用聚焦与消像散功能优化图像质量,可通过手动调节或自动功能完成;
选定观察区域后,设置图像存储路径与命名规范,选择适当分辨率和扫描速度进行图像采集与保存;
观察结束后,先关闭电子束高压,按规程取出样品,退出软件系统并关闭设备电源。
虚拟仿真场景及设计软件-数字体验式虚拟仿真系统
一、仪器设备照片(斜 45° 全景图):


二、仪器设备功能:
数字体验式虚拟仿真系统是一套高沉浸感、高交互性的虚拟环境构建系统,由显示控制类、交互体验类、音频输入输出类、内容支撑类及管理类设备组成,各组件功能协同实现沉浸式虚拟仿真体验。含数字体验式显示系统、3D 控制器、主动快门式立体眼镜、主动立体眼镜发射器、立体眼镜移动储存充电消毒柜、平板控制系统、壁挂音箱、专业功放、无线话筒、数字体验式教学系统、思政红色资源库。
数字体验式显示系统:174 寸显示尺寸(3840mm2160mm),16:9 比例,整机分辨率 20641152,亮度 0-800 尼特可调,对比度 10000:1,16bit 灰度等级,175°/175° 可视角度,支持多接口(HDMI2.0 IN3、USB3.01 等)、Wifi 双模式、一键传屏(延迟≤90ms)及故障自动告警,可清晰呈现 1:1 还原的虚拟仿真画面;
3D 控制器:支持标准 3D 格式视频源输入,30 秒内完成屏幕调试,可实现 2D/3D 一键切换,带载能力达 4Kx2K@30Hz,支持 16bit 图像处理,无需电脑即可配屏,保障 3D 虚拟场景稳定输出;
交互体验设备:20 副主动快门式立体眼镜(对比度 1000:1,液晶刷新频率 144Hz,连续工作 40 小时)配合主动立体眼镜发射器(360 度全向传输,支持 120Hz 刷新率),提供立体视觉体验;立体眼镜移动储存充电消毒柜(3 层 60 口 USB 充电,紫外线 + 臭氧消毒)实现眼镜存储、充电与消毒一体化;平板控制系统(Window11 系统,16G 内存 + 512G 硬盘,12.7 英寸 2K 屏)支持场景路线控制、视点切换及反向操作 LED 大屏;
音频设备:4 只壁挂音箱(26.5 寸低音 + 23 寸高音,频响 75Hz~20kHz)、专业功放(2*200W 输出,支持 5 路话筒输入、FM/AM 收音及 MP3 播放)与无线话筒(100 个信道选择,AI 智能语言功能,高功率 30mW 时续航≥10 小时)协同,保障音频输出清晰稳定及语音输入流畅;
内容支撑系统:数字体验式教学系统(核心)支持虚拟场景固定 / 自主游历(鸟瞰、步行、飞行多角度)、多素材(虚拟场景、全景视频等)统一管理及 5 人同时交互式体验;思政红色资源库含 23 个红色三维虚拟仿真场景(如延安、西柏坡)、11 个全景视频资源及党史展览馆、红军长征、国家复兴之路、抗日战争纪念馆 4 个专项三维虚拟系统,均 1:1 还原场景,支持图文视频嵌入式播放;
三、仪器设备用途及所服务实验项目:
主要用于构建完整数字体验式虚拟仿真环境,开展虚拟仿真教学与思政红色资源沉浸式学习,解析沉浸式环境下教学效果与学习认知机制,为教育教学提供 “场景化、交互化、立体化” 支撑。系统围绕虚拟仿真教学中的场景还原、交互体验、内容管理及思政学习中的红色资源具象化需求,通过显示、控制、音频、内容设备的协同,可实现定量评估沉浸式教学对学习注意力、知识吸收度的提升效果;优化虚拟仿真场景(如党史、长征场景)的交互设计与内容呈现;追踪思政红色资源学习的认知深化效果;为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提供沉浸式技术支撑,服务于多学科虚拟仿真教学与红色教育创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验研究 / 教学项目:
1、思政红色资源(如延安、西柏坡、党史展览馆)沉浸式学习与认知效果研究
2、多学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如历史事件还原、专业技能模拟)项目
3、虚拟仿真场景(如长征、抗日战争场景)交互设计与教学应用研究
4、沉浸式教学对学习注意力、知识吸收度的影响评估研究
5、数字体验式教学系统多素材(虚拟场景、全景视频)整合应用研究
6、虚拟仿真环境下多人交互式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7、思政红色资源三维建模与沉浸式呈现效果优化研究
8、沉浸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效果对比研究
9、虚拟仿真场景视点切换、路线控制对学习体验的影响研究
10、数字体验式虚拟仿真系统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效能评估
四、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1、开启总电源,启动平板控制系统,完成系统初始化(确认 Window11 系统正常运行,数字体验式教学系统客户端加载完成)
2、启动数字体验式显示系统,通过平板或遥控器设置开机输入通道(如 HDMI、系统主页)及缩放比例,确认显示画面正常
3、启动 3D 控制器,加载所需虚拟场景(如思政红色资源库中的延安场景),开启主动立体眼镜发射器,确认发射器与眼镜信号同步
4、为用户分发已充电的主动快门式立体眼镜,指导用户佩戴,确认立体视觉效果正常
5、开启壁挂音箱与专业功放,连接无线话筒,调节音量(100 级范围)及音调,测试音频输出与语音输入是否清晰
6、在平板控制系统中调用数字体验式教学系统或思政红色资源库,选择教学 / 学习内容,设置场景游历方式(固定路线 / 自主游历),支持用户通过平板或 3D 控制器进行交互操作(如视点切换、场景前进 / 后退、左右旋转)
使用过程中若出现故障,查看指定邮箱接收的故障告警信息,通过远程或现场排查处理;
结束使用后,关闭数字体验式显示系统、3D 控制器、主动立体眼镜发射器、壁挂音箱及专业功放电源;
回收主动快门式立体眼镜,放入立体眼镜移动储存充电消毒柜,开启充电与消毒功能(紫外线 + 臭氧消毒);
定期通过数字体验式显示系统内置工厂菜单,检查设备系统关键参数,进行测试模式运行或故障排查,确保设备下次正常使用。
原位红外光谱仪(IS50 FT-IR)
一、仪器设备照片(全景图)

二、仪器设备功能:
仪器设备功能 IS50 FT-IR 是一款具备原位动态监测能力的高精度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系统,核心由红外光谱主机、原位反应模块、数据采集分析软件、 辅助控制单元(气体/温度/压力)四部分组成,可在不破坏样品体系、模拟真实 反应环境的前提下,实时捕捉物质化学结构与官能团变化。
红外光谱主机:采用高灵敏度碲镉汞(MCT)检测器,波数范围覆盖 4000-400cm- 1 ,分辨率可达 0.5cm-1 ,支持连续扫描与步进扫描模式,能精准识别低含量官能团(检测限≤0.1 mmol/L)。
原位反应模块:含高温高压原位反应池(控温范围-50~500℃,压力范围 0 ~10 MPa)、气/液路切换单元,可适配气体氛围(如 N2、O2)、液体反应体系, 实现“ 反应条件- 光谱信号” 同步关联,避免样品转移过程中的结构变化。
数据采集分析软件:支持实时光谱采集(扫描速度 10-100/分钟)、官能团峰面积定量计算、时间- 光谱动态曲线绘制,内置标准官能团谱库(如羟基、羰基、氨基),可自动匹配特征峰并标注归属,同时支持与温度、压力数据联动分析。
辅助控制单元:含气体净化与配比系统(纯度≥99.999%)、样品固定装置 (适配粉末、薄膜、块状样品),可消除杂质气体干扰,确保不同形态样品的稳 定测试,为材料反应机理、催化过程等研究提供“ 动态- 实时- 精准” 的光谱数据 支撑。
连接电源与辅助系统(气体/温控),通过软件界面完成开机与参数设定,即 可启动原位监测。该系统可精准追踪催化反应中间体、高分子聚合过程、气- 固界 面吸附行为等动态变化,赋能材料科学、催化工程、环境化学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突破。
主要用于真实反应条件下物质化学结构与官能团变化的动态解析,围绕材料 合成、催化反应、污染物降解、高分子改性等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通过原位捕 捉红外光谱信号(如羟基伸缩振动 1200-1000 cm-1 、羰基伸缩振动 1800-1650 cm-1),实现反应过程的实时追踪、中间体识别与反应动力学分析,为学科研究 提供“ 从现象到机理” 的实证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验研究。
三、仪器设备用途及所服务实验项目
主要用于真实反应条件下物质化学结构与官能团变化的动态解析,围绕材料合成、催化反应、污染物降解、高分子改性等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通过原位捕 捉红外光谱信号(如羟基伸缩振动 1200-1000 cm-1 、羰基伸缩振动 1800-1650 cm-1),实现反应过程的实时追踪、中间体识别与反应动力学分析,为学科研究 提供“ 从现象到机理” 的实证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验研究:
1.催化工程中的反应机理研究(如多相催化中活性位点与中间体的动态关联);
2.材料科学中的高分子聚合/交联过程监测(如环氧树脂固化反应进度与官能团变化);
3.环境化学中的污染物降解路径分析(如VOCs催化氧化过程中官能团转化);
4.能源材料中的储能/释能机制研究(如电池电极材料充放电过程的结构演变);
5.气- 固界面吸附/脱附行为研究(如催化剂表面气体吸附位点与吸附强度定量);
6.无机材料合成过程中的相变监测(如氧化物焙烧过程中的晶体结构与官能团变化);
7.食品科学中的成分降解/氧化追踪(如油脂氧化过程中醛酮类物质生成规律);
8.药物合成中的反应进程控制(如有机合成中官能团转化的实时验证);
9.表面科学中的薄膜生长机理分析(如原子层沉积过程中表面基团的动态变化);
10.腐蚀科学中的腐蚀产物形成路径研究(如金属在不同介质中的腐蚀官能团演变)。
四、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1.设备连接:将红外光谱主机、原位反应模块、气体/温控辅助单元通过专用线缆连接,确保气路密封性(压力测试≤0.1MPa 泄漏率)、电路接触正常;
2.开机预热:依次开启辅助单元(气体净化→温控系统)、红外主机,启动 数据采集软件,预热 30 分钟(确保检测器稳定性,基线漂移≤0.001AU/h);
3.参数设定:在软件中设置测试参数——波数范围(如 4000-400cm-1)、 分辨率(如 2cm-1)、扫描次数(如 32 次/张),并根据实验需求设定原位反应 条件(温度、压力、气体流量);
4.样品准备:将样品装入原位反应池(粉末样品需压实、薄膜样品需固定), 通入载气(如 N2)净化 30 分钟,消除空气(H2O、CO2)干扰;
5.基线采集:在“ 无反应” 状态下采集基线光谱,作为后续数据校正的基准;
6.原位测试:启动反应条件(如升温、通入反应气体),同步开启软件“ 实 时采集” 功能,记录时间- 光谱动态数据;
7.数据导出:测试结束后,停止反应与采集,将数据(原始光谱、峰面积数 据、温度/压力关联曲线)导出为 CSV/Excel 格式,保存在本地专用文件夹;
8.设备关机:依次关闭原位反应模块(降温至室温→关闭气路)、红外主机、辅助单元,断开电源;
9.数据处理:使用软件进行基线校正、背景扣除,对比标准谱库识别官能团, 计算反应动力学参数(如反应速率、活化能),生成分析报告。
电弧直读发射光谱仪(E5000A)
一、仪器设备照片(斜45°全景图):

二、仪器设备功能:
1.仪器功能要求采用电弧激发激发技术与CCD全谱直读联用的粉末样品分析检测直读光谱仪,设备应用分析检测方法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2.检出限及性能指
2.1Ag<0.02 µg/g;B<5µg/g;Sn<1 µg/g;Mo0.5µg/g;Pb2µg/g。产品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
2.2 所有元素检测RSD≤15%(含量在三倍检出限以上);
2.3三倍检出限以内:△lgC(GBW)≤±0.13;
2.4三倍检出限以上:△lgC(GBW)≤±0.1;
2.5仪器电源与矩室各模块完全集成于仪器内部,经过专业的防辐射处理,有效避免电磁辐射,设备的电磁辐射符合GB9254-2009《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要求,对人体无害,保障实验室环境健康安全友好;
3.光学系统
3.1使用当下直读光谱仪主流光路技术,全息凹面光栅-Paschen-Runge全谱光学系统;
3.2光栅刻线:3600gr/mm;
3.3色散率:0.63nm/mm,色散率越小,光学器件分辨能力越强;
3.4光栅焦距(曲率半径):400mm;
3.5波长范围:(190~350) nm,波长范围宽,保证了例如:在223nm附近对As/Cd等元素检测的最佳灵敏度;
3.6波长准确度≤0.05nm;
3.7波长重复性:≤0.01nm;
3.8采用16片多阵列式的高性能CCD检测器,具有电子快门高速采集功能,具有深紫外检测能力;
3.9恒温式全固定光学系统温度范围34℃±0.1℃;
4.激发光源系统
4.1可编程数控电弧光源;
4.2电流、电压、频率可控,可以根据蒸发特性不同设置不同阶段的分析参数和采集参数,有助于优化分析条件,改善分析效果,在不同目标分析时提供最佳的激发参数,保证最佳检测效果;
4.3电流范围:2~20A,在测试W类难蒸发金属时,电源可提供16A以上能量,保证更强的激发效果;
4.4红外激光-电极自动对准;
4.5水冷式的电极夹,水冷电极夹尾端电极头温度越高,越易蒸发激发,提高了激发效果;可拆除的电极头设计,在维护时,仅需在矩室内拆除4个螺钉,无需拆机,维护简单方便快速;
5.操作软件及数据处理系统
5.1基于DSP和FPGA技术的超高速数据采集及控制功能;
5.2高速以太网数据传输;
5.3一次激发同时曝光全谱数据,可对光谱范围内的任何谱线进行二次数据分析。支持脱机模拟操作,历史光谱可重复利用。当需要增加样品分析通道或修改分析通道时,仅需修改方法,无需重复激发标样与测试样,即可得到想要的结果;
5.4软件平台开放,光谱背景,光谱干扰,光谱基底等参数可视。支持全谱查看、通道查看、波长查看三种方式,支持多个光谱同时查看,支持按波长自动寻峰等。具有方法设置功能:支持电源参数任意设置,支持时序分析-蒸馏曲线;
5.5软件具有任意谱线峰元素判断功能,支持未知元素判断,支持半定量分析。
三、仪器设备用途及所服务实验项目:
采用电弧激发技术与CCD 全谱直读联用的粉末样品分析检测直读光谱仪,设备应用分析检测方法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目前服务实验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
1.地球化探领域,用于土壤与水系沉积物样品分析,重点分析Ag、B、Sn、Mo、Pb、Cu、Zn、Ni等元素,可扩展至10几种。
2.钨行业,用于碳化钨、氧化钨、APT(仲钨酸胺)、钨粉等粉末材料分析,主要完成钨行业标准中,19种化学成分的分析。
3.环境土壤分析领域,用于分析土壤中的重金属,重点分析Cd、As、Pb、Zn、Cu、Sb、Bi、Sn等多种元素分析。
4.高纯贵金属领域,用于分析铂、铑、钯、铱等贵金属粉末样品分析,可检测其杂质含量。
5.其他待扩展领域,粉末状样品,分析ppm级杂质含量,有国家标准物质,是非常适合E5000进行应用扩展的。如与钨类似的难溶金属,也是潜在开发的领域。
四、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1.开机前检查(检查冷却循环水的水位、排风、环境温湿度等);
2.执行开机程序(打开仪器电源开关、打开电脑、开启工作站软件、光室稳定检查、开启冷却循环水、开启排风)
3.建立分析方法(谱线选择、设置方法参数、建立工作曲线)
4.选择方法
5.标准化
6.样品分析(分析样品含量、元素显示和排序、分析数据处理、数据报表)
7.关机(罐循环冷却水和排风、关闭操作软件,如长时间不使用仪器则关闭仪器电源)
流变仪(MCR302e)
一、仪器设备照片(斜45°全景图):

二、仪器设备功能:
MCR302e是一款功能强大的黏弹性分析系统,由主机、控温系统、测量系统、测试分析软件、工作站、高低温冷却循环器及空气压缩机等组成。
主机:设备采集样品信息的主要中枢,主要包含马达,光学编码器,空气轴承等核心部分;
控温系统:对样品进行精准控温,包括锥/平板控温和同轴圆筒控温,满足从流体,半固体,固体等不同状态的样品温度控制,控温精度0.01℃;
测量系统:包括平行板测量系统和同轴圆筒测量系统,适用于从流体,软膏,半固体,固体等不同类型样品;
测试分析软件:测试和数据处理的核心,包含上千种不同类型的测试模板,包含常规的数学模型处理及高级分析功能;
工作站:承载测试分析软件的载体。
高低温冷却循环器:对控温系统进行反冷却,保证控温系统正常工作;
空气压缩机:给主机内部的空气轴承提供气源,保证主机正常工作;
三、仪器设备用途及所服务实验项目:
该设备用于研究分析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半固态,固态样品的粘性,粘弹性等理化特性,为医用材料、凝胶、聚合物样品提供新的标准方法,为表征溶液、凝胶、熔体结构和流变学性质提供有力手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问题的实验研究:
1. 材料黏度随温度与剪切的变化曲线
2. 非牛顿流体流动特性指数测量
3. 屈服应力精确测量
4. 触变性材料“凝胶-溶胶”转变研究
5. 粘弹性材料蠕变与回复行为测试
6. 高分子熔体频率扫描与主曲线构建
7. 热固性材料固化过程实时监测
8. 低温下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测定
9. 悬浮体系稳定性与絮凝结构研究
10. 涂料、油墨的流平性与抗沉降性评估
11. 食品、日化品口感与质地量化分析
12. 复合材料界面结构与性能关联研究
13. 沥青在不同温度下的路用性能评价
14. 陶瓷浆料、水泥浆体的流变性能优化
15. 润滑剂在高低温下的粘度特性研究
四、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同轴圆筒配置的开机流程
开启空气压缩机,升压到空压机停止运行(输出5bar)è 打开空气阀 è 打开水浴确认外循环正常è 打开电脑,开启软件 è 打开主机电源,自检结束,确认主机处于OK状态 è 打开软件控制面板 è 初始化(此时马达上不装测量转子或夹具)è 设置初始温度 è 卸下联轴器保护套 è 安装圆筒测量转子 è 在测量杯内加样 è 下降测量头到测量位置(注意样品量是否正确) è 开始测试(提前设置好测试程序)。
锥平板配置的开机流程
开启空气压缩机,升压到空压机停止运行(输出5bar)è 打开空气阀 è 打开水浴确认外循环正常è 打开电脑,开启软件 è 打开主机电源,自检结束,确认主机处于OK状态 è 打开软件控制面板 è 初始化(此时马达上不装测量转子或夹具)è 设置初始温度 è 卸下联轴器保护套 è 安装平板或锥板转子 è 设置“Set Zero Gap”(设置零间隙) è 抬起测量头 è 加样 è 下降测量头到测量位置(刮边) è 开始测试(提前设置好测试程序)。
关机流程
确认测量头处于最高位置,拆下测量转子è 清理测量样品 è 装上测量头保护套 è 关闭主机电源 è 关闭软件和电脑/循环器/空气压缩机(注意空压机是否排水)。
2000kN 环境荷载耦合万能试验机
一、仪器设备照片(斜45°全景图):

二、仪器设备功能:
设备由2000kN 环境荷载耦合万能试验机(包含主机单元、液压控制单元、电气控制单元、高低温环境箱单元、高温炉单元)、反力大梁及配件、液压系统冷却改造、油源滤芯配件组成。
2000kN 环境荷载耦合万能试验机:主机最大试验力2000kN,可实现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的拉伸、压缩、弯曲及剪切试验;也可以在高低温环境箱(-70℃~350℃)、高温炉(350~1200℃)配合下完成-2000kN~2000kN的低周往复加载。闭环伺服控制系统,可自动精确地控制试验过程,并自动测量试验力、位移、变形等试验参数。可实现等速率加荷、等速率变形、等速率位移等试验,并可在一次试验中实现力、变形、位移三段控制,各控制之间可平滑切换。
反力大梁及配件:反力大梁1根,总长度8.0m,宽1.0m,跨中高度1.0m。跨中加载2000kN竖向集中载荷时,跨中挠度控制小于1/1500,其他配件包括试件传输装置3套、水平抗剪件2套,以上部分均为拟静力试验加载所需的配套装置。
液压系统冷却改造:主要针对雁塔校区土木楼109的MTS电液伺服试验系统中的空冷系统,改造为内外水循环的闭式水冷系统。内循环与MTS电液伺服试验加载系统对接,构成封闭式内循环(循环介质为软水),将油源系统的油温热量带出到冷却机组;外循环在冷却塔中进行,不与内循环水相接触,通过冷却塔中的紫铜管与外循环水温相交换,进行换热散热。
油源滤芯配件:主要针对雁塔校区两套MTS电液伺服试验系统中的油源、油管,更换相关滤芯,去除液压油中的杂质,延长液压系统的安全使用寿命。
三、仪器设备用途及所服务实验项目:
2000kN 环境荷载耦合万能试验机主要用于各类结构构件及新型材料在高低温及超高温下的拉伸、压缩、弯曲、剪切等力学性能试验,及在低周往复荷载下的损伤性能试验。主要用于金属材料的拉伸、压缩、弯曲、剪切等科研试验,支持土木工程学科耐久性研究方向及新材料新结构研究方向。
反力大梁及配件、液压系统冷却改造、油源滤芯配件属于原有设备更新改造、维保项目,主要用于各种类型的结构、构件在低周往复荷载下的受力破坏性能试验。支持土木工程学科抗震性能研究方向。
四、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开启电源,启动油源,运行控制软件,进入联机状态;
选择试验方案,设置参数;
启动夹头松开按钮,调整上夹头,力值清零,夹紧试件;
设置试验参数,调整温度箱参数;
确定试验装置稳定后,开始加载至试验结束,保存数据,关闭设备电源;
待温度箱自然回温至常温后,打开温度箱,取下试件;
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欢迎有兴趣或对该仪器设备有需求的老师联系我处报名并一同参与验收工作。感谢您对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支持!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2025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