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院(系):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2015年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5〕24号)和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5年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遴选推荐工作的通知》(陕教高办〔2015〕23号)精神,为做好我校2015年度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申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对象及指标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面向全省本科高校,从国家级或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申报,教育部确定我省的推荐申报名额为11个,陕西省教育厅确定原则上省内每个高校限报1个。各院(系)应结合申报条件,根据自身的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自愿申报。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申报基础需是已有的国家级或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二、申报程序
	(一)学校将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院(系)申报、专家评议、公示等方式,遴选确定推荐名单报送陕西省教育厅。
	(二)陕西省教育厅将通过学校申报、专家评议、现场考察等程序,择优上报遴选推荐名单,不搞平衡、不照顾。
	(三)教育部将按照“简政放权、管评分离”的原则,委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负责申报材料受理、资格审查和遴选等工作。结果将在教育部网站公示。公示通过后,由教育部授予“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称号。
	 
	三、重点事项
	(一)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任务
	1.实现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
	2.在涉及高危或极端的环境、不可及或不可逆的操作,高成本、高消耗、大型或综合训练等情况时,提供可靠、安全和经济的实验项目。
	3.充分体现“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的原则。
	4.重点开展资源、平台、队伍和制度等方面的建设,持续服务实验教学,保证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
	(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遴选要求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遴选着重考察资源的必要性、适用性、创新性以及开放共享的水平和能力。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兼顾学科专业、学校和地区的覆盖面。
	1.2015年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遴选要求较以往有修改,具体以《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遴选要求》(见附件)为标准,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特色与创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中的创新举措或特色应用。由原第五项指标调整为第一项。
	(2)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包括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四个二级指标,较原要求增加了“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的可行性”内容,并删除了“虚拟仿真实验的教学平台建设”二级指标。
	(3)实验教学队伍。包括教师水平与实验教学水平、队伍结构与素质两个二级指标,较原要求增加了“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技术支持和运行维护专职队伍”内容。
	(4)管理与共享平台。包括校园网络及教学信息化平台水平、网络管理与安全两个二级指标,较原要求增加了“具有信息发布、数据收集分析、互动交流、成绩评定、成果展示等功能”内容,并将原一级指标“学校信息平台”调整为“管理与共享平台”。
	(5)条件保障。包括基础条件与管理规范、资金保障两个二级指标。较原要求删除了“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技术支持和运行维护专职队伍”内容,增加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基础条件符合教学要求”和“有教学效果考核、评价和反馈机制”内容,并将原一级指标“管理机制”调整为“条件保障”。
	2.根据遴选要求,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内容应该重点把握的要点:构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整体;利用企业的开发实力和支持服务的能力;实验教学中心的队伍是一体的,但对它的结构、水平和经验有新的要求;申报中心需要已经基本具备开设一系列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的条件,而非申请开始从头建设。
	(三)2014年遴选通过的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共同特征
	1.基础扎实:申报对象是省级或国家级的实验教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申报成功的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0%是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
	2.特色突出:充分反映学科专业的优势和虚拟仿真实验特点,师资力量强,科研成果多、转化好(将本单位的科研成果转化成实验项目),具有先进性、原创性。
	3.资源丰富:实验内容丰富,案例多,覆盖面大,有资源共享的良好基础和广泛的共享可能性。形成实验教学体系,有完整的网络平台,信息化程度高。虚拟仿真实验数量要多,在20-30个以上,不能只有2、3个实验项目。
	4.持续性好:教师队伍水平高,结构合理,自主研发的能力强,共建共享出色,与许多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校企合作良好(可与其他高校共同开发实验项目,充分利用科技企业的技术服务)。
	(四)2014年遴选未通过的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存在的典型问题
	2014年遴选未通过的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存在的典型问题主要表现在申报材料属于工作规划性质,未利用信息化的重要技术,申报材料反映的是一个远程教育播课系统,中心资源基本上属于一个信息化管理平台,呈现出的信息化资源与实验教学无关,中心资源内容有保密要求,无法充分共享等方面,按指标体系划分见下表:
	 
	
		
			| 
				 
					指标体系 
			 | 
			
				 
					2014年评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 
				 
					虚拟仿真实 
				
					验教学资源 
			 | 
			
				 
					1.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 
			 | 
			
				 
					1.资源的创新性不够 
				
					2.虚实结合、能实不虚的原则把握不够 
				
					3.大型、综合性实验偏少 
			 | 
		
		
			| 
				 
					2.虚拟仿真实验的教学平台建设 
			 | 
			
				 
					1.网站无法打开 
				
					2.无专家测试账号 
				
					3.不具有互动功能 
				
					4.无法自主实验 
			 | 
		
		
			| 
				 
					3.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 
			 | 
			
				 
					1.科研比重偏大 
				
					2.科研与教学的融合深度不够 
			 | 
		
		
			| 
				 
					4.校企合作 
			 | 
			
				 
					1.购置软件偏多 
				
					2.与企业融合体现不够 
			 | 
		
		
			| 
				 
					5.资源共享 
			 | 
			
				 
					1.共享的区域与范围有待拓宽 
				
					2.加强共享模式的研究不够 
				
					3.共享的理念有待进一步加强 
			 | 
		
		
			| 
				 
					实验教 
				
					学队伍 
			 | 
			
				 
					1.教师水平与实验教学水平 
			 | 
			
				 
					1.教授参与实验教学有待提高 
				
					2.实验队伍信息技术能力有待加强 
			 | 
		
		
			| 
				 
					2.队伍结构与素质 
			 | 
			
				 
					1.专兼职搭配需要进一步合理 
				
					2.提高企业兼职人员比例 
				
					3.青年教师信息技术信息技能培训计划欠缺 
			 | 
		
		
			| 
				 
					学校信 
				
					息平台 
			 | 
			
				 
					1.校园网络及教学信息化平台水平 
			 | 
			
				 
					校园网主页几乎看不到中心的链接 
			 | 
		
		
			| 
				 
					2.网络管理与安全 
			 | 
			
				 
					1.缺乏专门的平台安全与网站管理人员 
				
					2.网站开放级别有待提高 
			 | 
		
		
			| 
				 
					管理机制 
			 | 
			
				 
					1.组织保障与管理规范 
			 | 
			
				 
					大部分学校没有虚拟中心的运行与管理办法 
			 | 
		
		
			| 
				 
					2.资金保障 
			 | 
			
				 
					大学对中心资金保障有待进一步落实 
			 | 
		
		
			| 
				 
					创新和特色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中的创新举措或特色应用 
			 | 
			
				 
					1.特色需要进一步凝练 
				
					2.地方行业特色需要提炼 
			 | 
		
	
	 
	四、申报材料
	(一)《2015年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申请书》(见附件1)。
	(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视频材料。包括实验教学中心实验设备与环境的全貌,典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内容等。
	(三)关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支撑材料。包括相关政策、规章制度、保障措施和建设成果等。
	(四)《2015年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遴选要求对照表》(见附件2)。
	 
	五、材料报送
	(一)有意愿申报的院(系)于6月23日(星期二)18:30前联系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说明申报意愿。
	(二)申报院(系)于2015年7月22日(星期三)18:30前,将申报文件、申报材料电子版和纸质版(一式三份)报送至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联系人:刘永涛   马  强
	联系电话:029-82201804
	电子邮箱:xjdshiyanshi@126.com
	地  址:雁塔校区行政楼314室
	 
	附件:1.2015年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申请书
	          2.2015年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遴选要求对照表
	          3.  2014年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遴选要求
	               2015年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遴选要求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2015年6月18日